之所以会如此至少,原因无他,人力过于便宜而已。
按照当时的人工成本,一台进口的工业机器人足可以雇佣三个班组的工人,都是些枯燥的重复劳动,三个班组7*24小时下来非但不比工业机器人差,反而产量更高。
最关键的是,工业机器人买回来你得给他电,你得给他油,你得给他维修保养;而工人呢?除了微薄的工资和一日三餐外,啥都不用管,只要不死在自己厂子里,对工厂来说完全没有额外的负担。
如此情况下,买那些祖宗一样的工业机器人干嘛?脑袋坏掉的才这么干呢。
所以大量装备工业机器人的中国腾飞便成为国内绝大多数制造业相关单位眼里的另类,因为很明显中国腾飞的一把手庄建业就属于脑袋坏掉的那个,国内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天腿的人还不有得是?
干嘛放着好好的人不用,上那些成本高,维护更高的设备?这么浪费,脑袋不是瓦特还是什么?
说实话,庄建业也不想这么干,但凡能用低廉的人力谁搞这么复杂,可问题是航空、航天制造不同于其他工业门类,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
而国内一年毕业的相关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就那么多,且多半都是定向分配,落到中国腾飞手里没剩下几个。
高端人才可以用高薪挖来,大量的普通技术工人怎么办?总不能全都高薪挖吧。
当然,这几年庄建业一直在倡导大学扩招,发展技工类教育,以便从根本上解决人才短缺这个问题,可是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国家近些年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很大,可终究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效果。
在这漫长的等待期中,中国腾飞难道就不生产了?十号工程、二十号工程难道就要躺尸等着人才和技术工人到位?
显然是不可能,既然如此,庄建业只能是另辟蹊径,用高精度的工业机器人替代缺额严重的普通技术工人,融入到自己的航空、航天生产线当中,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腾飞始终是目前国内同类企业中,职工数量最少的一家,可同时也是生产效率最高的一家。
而在这不菲的投入背后,则是中国腾飞不断提升的产品品质以及对工业机器人十分深刻的理解已经深厚的使用经验。
再加上中国腾飞本身在卫星、运载火箭、高超声速飞行器等外层空间方面多年的技术积累,载人航天工程的专家们在一番可行性调研后,最终建议将国内的太空机械臂项目交给中国腾飞。
而nb—36p型工业机器人,便是在这个项目下,衍生出来的低端太空机械臂……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之千金要复仇 在总裁文里当极品男配 [柯南]追捕游戏 极品老公很嚣张 地球上线(地球上线原著小说) 女王重生:殿下请俯首 斗罗大陆之牙豚 定海浮生录(定海浮生录原著小说) 我只是个土豪[综武侠] 不断被调教的妻子_新御书屋 无我不欢 催孕_新御书屋 第一次约炮就上手 年年有余[GL] 不守父道 和系统作对后我成了天才导演 早知 小萌宝宠爱指南 白鲸岛屿 柱与横滨的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