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人常年怯懦,对许多事不敢多问不敢发表意见,但唯独子女一辈子的大事,他少不得在心里祈祷亡妻保佑自己平安后,鼓起勇气管一管。
他厚着脸皮在长安住了半年,住在公主府的隔壁,想看一看二郎与公主的日常相处。若是二郎是被逼迫的,他哪怕这一次带着孩子们逃往海外,也不让孩子受委屈。而看了半年,他也看出来了,自家二郎与这位骄矜的公主殿下实则是真的如言尚自己所说,情投意合。
公主殿下何其骄横一女郎,每回与自家二郎在一起,都会不自觉地目光追随,不自觉地暴露出她对言二势在必得的那份心。她的一言一行,都在告诉所有人——言尚是我的,是我的所有物,是我的专属品。
我的我的我的!
谁也不能从我身边抢走他!
儿媳如此霸道,儿子又性情温柔,什么都听儿媳的,让言父心情复杂无比,却也因此欣慰。
如是,在言尚做主让妹妹住到公主府上、将公主府对面的府邸卖了后,言三郎去河西,言父和大郎一家、三郎媳妇等人就坐上牛车,回去岭南。
坐在牛车上,夕阳西下,红霞满天。言父回头望着巍峨大气的长安城,心中生起感慨,想起了许多旧日往事——
例如他去参加科考成为进士的那一年,正是大魏朝第一年举办科考的时候;
他运气好,一次就中,是当年的探花郎,长安的公主们、贵女们纷纷递出橄榄枝;
他生平安静柔弱,甚至可以说是怯懦,然他生平做过的最有勇气的事,便是弃了即将到手的官位,与那家女郎私奔,从此领着孩子们天南地北地流浪……
言父想到亡妻,轻轻叹一口气,俊朗的面上浮起几多哀色和温柔色。
春日的风冷噤噤的,他拢着袖子,别过了头,不再回看长安,回看旧日记忆。如他这样的旧日已垂垂老矣,长安的未来,在二郎、殿下这样的年轻人手中。
不必多想。
-----
庐陵长公主府上,听说言尚的父亲走了,长公主从榻上翻身坐起,轻轻哼了一声,目中神色却很复杂。
因为觉得最近长安不太平,长公主长了心眼,她不碰政治,但会让人去打听最近发生的事。暮晚摇那边就是她打探消息的重中之重,所以仆从们才会连言父走了这样的消息,都来禀报长公主。
长公主心中不安,想言父走了,会不会昭示着言二郎要让他家人离开,才会在长安谋事?
而言父……
长公主目中浮起回忆色,想到很久以前,自己兄长第一年办科举,那一年的探花郎好像也姓言。当时她们一众公主,都为之倾倒。当年那位言探花妙年洁白,引起的轰动可远超过如今朝上这位风度有佳、进退有度的言二郎。
二十余年过去,又一个轮回开始了。
长公主沉思之后,吩咐仆从:“从今日开始我要为亡夫祈福,请道士巫师来祭祀祷祝。我要闭门不出一个月,外面什么事,我们都不参与。”
-----
三月科举放榜,丹阳公主府的府门快要被踏破,要么是来找暮晚摇求推举,要么是自己厚着脸皮来找言尚行卷。
因言尚是吏部的考功郎,负责的本就是科考一事。他头一年负责此事,将规矩变了变,将考题类型也适当变了变。先前那些以为万无一失的士子们都有些慌,世家们都为此来打听情况。
好在言尚名声在外,众人都不敢太过分。
言尚也不过是尝试一下对科举的变革——昔日他与自己老师闲聊时说起,科举一味只盯着诗文取第,不太公平。
那时刘相公说要为世家妥协。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大唐夜宴之情梦殇 西施的狼狼情人们 我的安徒生 大清情未了 清寒泪 偏执纯情 天波府外传 真千金来自末世 皇后妩媚动人 被迫精分日常[综英美] 嫁君欢 凡尔赛野玫瑰 国愁嫁恨 顺冶的董鄂妃 契丹惊情之皇女初长成 亲吻睡美人 名门贵女穿成落魄真千金 穿书后我成了王爷的掌心娇 清史*红颜装 魂归清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