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达和佩德罗
让人更加迷惑的是,海地存在两种类型的伏都教。第一种是根据上述的信仰系统,叫拉达。这个名字可能是阿拉达的堕落之名,阿拉达是达荷美的一个地区,很多奴隶都从这里贩卖出去,而且这里有埃维人、丰人和相关民族的信仰。拉达主要是关于疗伤和驱魔,而且在很多方面,它反映了伏都理念的积极方面。这个流派严重依赖岛内的法国传统,沿用了很多法语词汇和概念去解释拉达实质。第二个流派叫彼得或佩德罗伏都,有时也被称为“西班牙伏都”。这一流派更加黑暗,进攻性更强,而且就其起源,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虽然海地大部分属于法国,但最初它属于西班牙,依然保留着很多西班牙的影响。例如,岛内有一些西班牙种植园,进口奴隶,让他们在甘蔗园内工作。传说中,有一次,一位名叫唐·佩德罗的奴隶喝了大量混有火药的朗姆酒(这可不是著名海盗船长爱德华·蒂奇—“黑胡子”—他喜欢类似的烈酒),然后他开始了狂舞,把黑暗的洛阿召回他身边。
唐·彼得罗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巫师,从事黑魔术。他的《唐·彼德罗之舞》风靡一时,人们用它来呼唤不完整的鬼魂和死人,让其按照魔术师的意旨办事。彼得伏都有时候也被称为刚果伏都,这可能反映了刚果流域不同奴隶的信仰。很多西方人通过阅读耸人听闻的书籍,看恐怖电影,了解到了这种彼得伏都教。
虽然彼得信仰与拉达传统在很多方面相同,但它们之间也有轻微的不同,彼得信仰有更多的神灵和洛阿。其中值得注意的有一位(或几位)是向导盖德或教宗盖德。这是让人迷惑的个体或一系列个体(取决于信仰哪一流派),此个体被转移到新奥尔良伏都教里,成为彼得传统的核心理念。有人解释这种信仰时,认为盖德是一与死人紧密相连并负责(由达姆巴拉或波恩帝任命)将死人护送到几内亚的一群洛阿。虽然在纯粹的海地伏都教中,它们无名无姓、模棱两可,但它们能附在活人身上,或占有死者躯壳,让人感觉到它们的存在—这就是僵尸故事的精髓。
在其他传统中,盖德或教宗盖德是一单个实体,与爸爸力巴的职责相同,事实上,在伏都教徒心中,这两者有时是可互相替代的。教宗盖德掌控着生死大权,与复活以及让死人从墓地起来等概念紧密相连。他很黑暗,有着又毒又坏的心肠,只有用大量朗姆酒和金钱才能让他安抚下来。盖德对一切欧洲的事物都抱着强烈的敌意,而且据说,他经常守候在岔路口,看到白人经过时,就对他们做恶作剧。据说,他也是第一位死去的黑人的灵魂,人们认为这位黑人是一位健壮的矮个子,戴着一顶高帽子,抽着大雪茄,左手拿着一个苹果。
在这两种流派中,彼得伏都教可能最有政治性。1791年8月,海地爆发了一次大规模的奴隶起义,导火线就是他们杀死了一头黑猪祭奠厄卒里·丹特(EziliDantor)的洛阿—好些种植园的人都崇拜的一位女神。她是彼得教里的母亲之女神,而且有时候被尊称为“克里奥尔人的麦当娜”。祭礼由一位德高望重的洪刚——达特·博克曼(DuttyBoukman)执行,他后来被法国政府送上了砍头台,他自己也成为洛阿。起义中的暴行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人们喝了未经处理的酒。原酒从种植园里生长的甘蔗提取而成,是彼得信仰的主要内容。当时,两大流派的信徒同时发生了暴乱和起义,使岛内伏都教两流派统一观点。革命断断续续持续到1803年,专门针对种植园主以及“普通白人”或者影响力没那么大的白人—包括商店老板、船运代理等。这个时期流传着很多极其虚假的故事。
比如,有很多故事说,本地的洪刚用死人去颠覆敌人的军队,有一些信徒奉行食人主义。当然,这些故事,都是为了让人对克里奥尔人产生反感,让人对他们警惕起来,以至派更多军队去镇压起义。但是,这的确使加勒比地区的伏都教与巫术和幻术等联系起来。起义一直持续到1804年1月1日,当时的奴隶首领和将帅让·雅克·德萨林宣布海地成为独立的共和国。法国人失去了殖民地,新成立的海地政府和法国人需要向失去物产的种植园主支付大量赔偿,这让法国人在加勒比地区的利益深受重创。面对如此灾难,殖民地当局四处搜罗他们失败的借口。他们认为,奴隶们向古代的野蛮神灵求助了。
这些信仰给奴隶的行为煽风点火,让他们对虔诚的基督徒施加了“恐怖、非基督教式的暴行”。他们也用“死人”或“僵尸”充当起义部队。无论这指示的是行走尸体,抑或知觉被神秘手法夺去的普通人,我们无从所知,但法国人(以及其他地方的人)的确相信这些奇闻逸事,并把这归因于“当地魔术”,赋予伏都教更黑暗的名字。虽然德萨林(他变成了新成立海地共和国的总统),或者之前的奴隶首领杜桑·卢维都尔,并非如某些作家(例如迈克尔·拉盖尔)所提出,不可能属于伏都洪刚,或有能力让死人复活,但毫无疑问,在其政治表面下,伏都教依然残存着。
政治
的确,由于1957年弗朗索瓦“医生老爸”杜瓦利埃政权上台,这种暗藏在政治表面下的权力一直持续到近代。杜瓦利埃对海地的独裁统治一直持续到1971年,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与洛阿有直接联系的伏都魔术师,他用恐惧政策统治他的国家。凡是在太子港他的总统房内拜谒他的人,都会被他杀死,他把受害者的头颅摆放在他的桌面上,用做炫耀他的威力的标志,也为了向人们树立那种形象。他用来镇压持有异议的人的秘密警察,是广为人知的马库特大叔,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个外号代表更为友好的事物。在加勒比民间传说中,马库特大叔或麻袋大叔是一位给小孩子带来礼物的人—几乎就如同海地人的圣诞老人。后来,在杜瓦利埃当政的时代,这个外号成为鬼怪的标准绰号。
马库特,正确的叫法是“MVSN”(“国家安全民兵自愿者”),听从杜瓦利埃的老友卢克纳尔·卡宾尼指挥,人人都怕他。根据当地的传说,由于他的等级中有很多杜瓦利埃亲自从坟墓复活的死人。当然,这也让马库特以及杜瓦利埃政权凶残的名声更加远扬,保住杜瓦利埃的权威。当弗朗索瓦在1971年去世时,他的儿子让·克劳德或“医生小子”继承他成为海地统治者。据说,他不是一位伟大的伏都主教。后来杜瓦利埃王室在一场起义中轰然倒下。1986年,“医生小子”逃亡到法国,马库特也销声匿迹—有人说,有些人回到坟墓里,等候医生小子的回来。今天杜瓦利埃家族依然逃亡在外,但他们已经不能在海地卷土重来。
美国社会
海地伏都教的很多训诫也在美国落地生根—特别是在奴隶人口众多的路易斯安那州。很多奴隶也一路来到南卡罗来纳州的水稻种植园工作,查尔斯顿市也成为伏都教的中心。但是,伏都教盛行的城市,却是像新奥尔良这种神秘、五光十色甚至在最好的年代都动荡不安的城市,以及城市周边地区。在很多方面,那里流行着更加残忍的彼得伏都教,这种残暴的形式关注诅咒和符咒(辟邪物)。在如灰猪—人肉等食人教盛行的沼泽地和支流,也有食人主义的暗示。人们无法走进这些沼泽地和支流,让这里的信仰有一种神秘色彩。成功地从港口或一些种植园逃出来的奴隶,把这些地方当做黑暗的避风港。人们相信,在支流心脏地区,居住着克里奥尔人,大部分人都反对白人,随时会攻击文明社会。据说,在支流、曼波和洪刚深处一些隐秘的墓地里,逃跑奴隶的后裔召唤古代非洲的神灵,让尸体复活,在人间闹事。这些后来成为了小说和电影的材料,但在19世纪,人们对此信以为真。
男爵
在美国,一些相对新的洛阿也加入伏都万神殿中。其中一位对死者意义重大。这就是墓地之王公墓男爵(BaronCimetiere),按照某些人的说法,他还是僵尸之王。正如人们对男爵的认识,他毫无疑问是海地撒麦迪男爵在美国伏都教的翻版,而撒麦迪男爵据认为是爸爸力巴的翻版。在新奥尔良的一些地方,人们也称他为十字架男爵(BaronLaCroix)。
在诸多方面,撒麦迪男爵(相关的还有他的其他化身)是海地的死亡化身。撒麦迪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星期六”,虽然就此人们也提出好几种其他解释。他被描绘成一个高个子,穿着一件长而黑的欧洲燕尾服,戴着一顶高高黑黑的帽子,但脸部像骷髅。有时候,他的脸皱缩而木乃伊化,鼻子堵塞,嘴巴缝上,戴着黑眼镜(换而言之,这是一张按海地方式准备入葬的尸体的脸)。他一只手上拿着雪茄,另一只手上提着一壶朗姆酒,他成为了欧洲古代传统的缩影。经常在墓地入口逗留,似乎等着死人新入土。他可操控葬礼,除非死者亲属举行适宜的仪式。这通常涉及给死者留点奠酒祭神的祭奠品(主要是朗姆酒)、雪茄和钱,用来驱赶作威作福的祭祖盖德。在很多的彼得万神殿中,男爵与妈妈布里吉特(MamanBrigett)或勒·格兰·布里格特(LeGranBrigette)联姻。她是垂死的化身,经常变成一只黑公鸡。男爵对死人灵魂有很大的威力,而她代表男爵收集死者灵魂。如果男爵选择这样做,他可以拥有复活的能力,可随时让尸体从坟墓中复活,完成他的意愿。
与其他祭祖盖德相似,男爵用一连串的咒语和污言秽语与他的信徒沟通。当弗朗索瓦·杜瓦利埃在海地当政时,他通常效仿撒麦迪男爵的外形和角色,这又增加了海地人对他的恐惧和敬畏。
吧吧路·阿伊
虽然人们通常把公墓男爵描绘成为一位很传统的欧洲男士,但较早时期也有关于他的描述。其中有人把他描述成为吧吧路·阿伊,他经常穿着更传统的本土装束。吧吧路是来自约鲁巴和丰人传统的洛阿(他也出现在班图的民间传说中),他主管致命疾病、生与死。他是出现在古巴帕洛·马永贝的精灵,帕洛·马永贝是拉丁美洲和一些加勒比岛屿的精神宗教。在波多黎各的一些萨塔利亚有关于他的内容,人们称他为圣拉撒路,他掌控死者,对基督教有偏好。吧吧路与公墓男爵一样,可将死人从坟墓里唤醒,让他们屈从他的意志。
伏都教信徒
在新奥尔良,一些有名望的人信仰伏都教。他们都宣称跟洛阿或盖德有直接接触,而且很多人都为伏都教信仰的核心内容奉献各自的独特观点,为其添砖加瓦。
玛丽·拉沃
其中最出名的要数玛丽·拉沃,她封自己为大曼波和“新奥尔良巫术女王”。历史上难以找到玛丽生卒日期,因为她可能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三位(可能甚至是四位)女人采用了这个公认的名字(其中有一位是玛丽的女儿)。因此,玛丽的生卒日期是1801—1881年或1794—1897年。但是,在新奥尔良,据说建立了伏都教的彼得流派的正是玛丽这位女子。她不仅吸引了新奥尔良的大量黑人参与,还吸纳了很多有威望的白人入教。事实上,这几位玛丽可能被看成是“妓院老板”或“鸨母”。毫无疑问,她在安街的一个房间举行聚会时,有人进行卖淫嫖娼,但同时也混有伏都教的仪式。
但是,据说其中有一位玛丽,可能是第一位—玛丽·拉沃(她与一位叫克里斯多夫的男子结成事实婚姻)—在沼泽地举行“特殊聚会”。在这里黑人男子和白人女子一起裸体跳舞,并与蛇进行某种互动。的确,第一位玛丽在她家里藏着一条滑走的蛇,她称之为“蛇神”。她宣称,这个名字,是用达姆巴拉·维道的名字来命名,她称之为“大蛇神”。这条蛇被认为是洛阿的化身。这可能是这个名字第一次与行走尸体的名字相联系起来,因为人们认为玛丽有能力让死者从坟墓里唤醒。玛丽在安街的家里举行聚会,人们通常都喝得酩酊大醉,他们喝大量的朗姆酒(据说是按照彼得方式在酒里混合了火药)。
约翰医生
玛丽·拉沃不是新奥尔良唯一的“伏都教女王”,因为整个城市里都有人实践伏都教—有男人也有女人。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约翰医生或约翰·巴尤(Ol’JohnBayou),据说玛丽从他那里继承了权能。据说,他是一位严厉、年迈的“黑人”,他倚着拐杖,双眼炯炯有神,能力大得让人生畏。他会制作辟邪物—将部分死人尸体研成粉末,放在小小的软棉布袋子里。这可以是咒符或咒语。这种粉末也可以在伏都魔术师的命令下,将洛阿附在尸体上,从而让尸体复活。因此,据说约翰医生有起死回生的能力。与玛丽·拉沃相似,约翰医生也有一条叫“蛇神”的蛇,据说他的部分能力来自这条蛇。
他把自己当做巫医(名字来自约鲁巴语中“牧师”一词),并且在河口路买了一块地盘,自封为僵尸之主。那个地方满是动物和人的骷髅—人的骷髅是从当地的墓地偷来—还有一些吃得饱饱的蜥蜴和涂着防腐香油的蝎子—这一切都让这个男子充满了神秘感和恐惧感,并推动僵尸神话的发展。约翰医生在伏都魔术世界举足轻重,知名作家拉夫卡迪奥·海恩(据说是其中一位玛丽·拉沃的情人),曾经提到过约翰·蒙泰纳(据说是约翰医生的真实名字)的过世。海恩言过其实地声称,约翰医生超过100岁,而且他有能力让死人复活(尽管他死时可能81岁)。
20世纪70年代初期,新奥尔良摇滚音乐家马尔科姆·若本尼克(Rebennac)、长毛教授及其曳步匈牙利人一起演出,他后来用约翰医生做名字,时至今天依然沿用这个名字。他宣称,为了在世上开展他的工作,他曾经被医生洛阿附身。
琼·古尼斯
当然,在新奥尔良,约翰医生有很多竞争对手,都说拥有可与医生本人不相上下的神奇能力。他们中有些是有色人种,例如琼·古尼斯、兆欧姆、妈妈卡里巴(MamaCalliba)、呀呀医生(Yah-Yah)和祖祖·勒布里克(ZozoLeBrique)。他们都在城市不同地区从事伏都行业,声称他们能祛除疾病,起死回生。名字很有意思的琼·古尼斯(这个名字因误写而来,因为他似乎一无是处)在19世纪50年代的新奥尔良进行了一些隐秘仪式。他自称为僵尸之主,声称为了让尸体从坟墓活过来,他能将活生生的鸡撕成碎片。一些聚会中,有一些用人的皮肤制造的玩具娃娃,据说这些玩具娃娃被灌输了一种可怕的生命,这大大推动了僵尸传说的发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革命吧女神 九尾狐之恋上小书生 亡灵 驭鲛记(与君初相识原著小说) 神医高手 法师维迦 怪客书店Ⅳ 嚣张小妞,摘掉面具吧! 像六哥一样活着 鱼馆幽话3:梦川璃歌(上) 这支丁香为你栽 摩西大陆之灵魂枷锁 帝王妻 鱼馆幽话3:梦川璃歌(下) 我是葫芦仙 骑士风云录 美漫法神 全职天王 天域魔方 霜寒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