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里已经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在这个氛围里,乔琳却不由自主地叹了口气。她确实很喜欢这电影,却也真的为它的票房前景感到担忧。
这时片尾字幕上快速滚过了一行字,“献给j”。
乔琳有点奇怪地挑起眉毛,她之前没见过这行致敬。
“这都是谁?”她凑到保罗耳朵边低声问。
保罗摇摇头,没有回答她这个问题,起身走开了。他作为导演,在放映结束后还有采访要做。
乔琳有点奇怪,却也没追问。她也得挂上笑容去做采访了。
采访结束后她才想起再问一次保罗这个问题。保罗无奈地笑了一下,“你自己都不记得自己的名字缩写了吗?”
乔琳惊讶地扬了一下眉毛,她自己从来不用法定名,都没有意识到那个“j”是菲奥娜·艾波,“ea”是他父亲。他们三个人姓氏的首字母居然都是a。
当乔琳明白过来的时候,她反而觉得有点害羞了。她心里涌起一股柔情,脸上也染红了,甚至舌头都有点打结,说不出话来。最后她只说出来一句“谢谢”。
这真是有点奇怪的浪漫,乔琳想着。
首映过后,发行部门考虑到放映成本的问题,预先在全国7个城市进行超前放映,以此试探市场反应。三周后,全美1034家影院开始正式上映。
在此期间影评人的评价也陆续见报了。
《洛杉矶周报》给出了满分的高评价,影评人非常动情地称赞这部电影“像诗歌一样动人,像丛林一样生机勃勃,光芒四射”。《纽约邮报》的影评人言简意赅地总结说“毫无疑问,它是年度最佳电影。”《芝加哥太阳时报》的罗杰·艾伯特说:“我本能地喜欢这部电影,这带给你一种歌剧般的狂喜。”
《滚石》和《洛杉矶时报》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他们都认为它“非常有趣,引人入胜”。其中肯尼斯·图兰评价中的一句话引起了乔琳的深度共鸣,他说导演像是“醉醺醺地享受着拍电影的纯粹乐趣”,乔琳深以为然。
《芝加哥论坛报》的影评人给出了一个奇怪的评价,他说“这部电影本不应该拍出来,奇怪的是,它诞生了。”乔琳把这当成是对自己的赞美。
有好评自然也有差评。特纳广播旗下的节目《粗剪》的影评人描述自己的观影体验是“像在海滩上玩耍时被流沙淹没的孩子一样无助地尖叫着”。
乔琳居然能理解他在说什么,保罗操作这部电影的手法实际上可能不会被所有观众接受。电影全程都保持着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多重角色和多线叙事的结构可能会让观众很难与这些角色建立共情,就像是一种感官和思想上的双重轰炸,这很容易让人感到疲惫或者抗拒。
她理解这部电影的伟大之处,却也理解为什么有人不喜欢它。
事实上,观众调查机构esre只给出了c-的评分,这印证了乔琳此前的担忧。
与此同时,保罗和演员们也在配合电影的媒体宣传。他拒绝利用汤姆·克鲁斯的明星效应,宣传部门一开始想把克鲁斯放在海报的正中央来着,被他拒绝了。不过他想了一个很有趣的主意,乔琳第一次听说时都要笑死了。
这个主意是这样的:他们真的把电影里汤姆·克鲁斯扮演的角色所拍摄的宣传广告登在了电视上。
克鲁斯扮演的角色是一名所谓的pick-upartist(搭讪学专家),他向自己的受众宣传一种“诱惑和征服”女性的策略。就像所有的成功学大师一样,他的主要盈利方式是卖课。
克鲁斯拍的这套广告原本是电影里的素材,它最终没能全部用在电影的成片里,成片只使用了其中的一些片段。
这下子保罗真的把它搞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广告。画面上带着皮革手环、梳着半丸子头的汤姆·克鲁斯对着镜头宣传名为《诱惑和征服》的pua课程,两位黑裙美女妖娆地爬上他躺着的床,克鲁斯一边左拥右抱,一边继续念着廉价的广告词:
“有退款保障的《诱惑和征服》保证你能快速得到这些调皮的小玩意儿。”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立于百万污染源之上 男主总想做我老婆(快穿) 超神搏击 神经病的红黑阵营法则 缄口难言 他在春光里 给古人直播后公主称帝了 乡下一家人 饮入喉 神说有光时 前任没事总撩我 我就是度个蜜月(快穿) 踹了渣攻后我走上人生巅峰[快穿] 我的丈夫又活了 这打野?我男朋友![电竞] 八零家属楼小媳妇 成神路上沙雕含量超标 欢喜良缘(快穿) 和影帝前夫上恋综后我爆红了[穿书] 陆瑶有个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