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笑了笑道:“南洋肯定是要归于大明的,那里的粮食比之湖广都要更多。”
“这些年随着对江南的高额赋税,以至于苏湖一带多是改田为桑,以至于来逃避朝廷的征收,多地转向以丝绸,棉纺为主的产业。”
“我那五皇叔,到今日都还没回来,人现在还在湖广呢,最近据说关于水稻又有了重大的发现,我只是让人给他传了话,都没敢去催促。”
“现有言,湖广熟,天下足,这跟我五皇叔的努力是分不开干系的,可即便是湖广,也没南洋那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你可知道,去年安南一共运送了多少粮食到我们大明来吗。”
蓝玉只是武将,哪里会去关心这些事情,便摇摇头。
朱英笑着伸出三个手指。
蓝玉迟疑了下,猜测道:“三百万石?”
朱英笑着说道:“是三千万石。”
蓝玉当即倒吸一口凉气。
三千万石是什么概念。
一石约一百五十斤,三千万石则相当于四十五万万斤粮食。
现在大明一石粮食价格,约在一贯钞左右浮动,换个说法,等于是安南去年向大明进贡了三千万两白银的等价大米。
而在此前,大明一年的岁入,也不到五千万两白银。
然而今日,不过小小安南,竟然可以供给大明如此之多的粮食。
要不是这话从太孙的口中说出来,蓝玉绝对会认为是满口胡话。
要知道哪怕是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现在湖广的粮食产量也就在七千万石左右。
之所以这么少,是因为现在的湖广还没有彻底的开发出来,一直到满清雍正之后,湖广的粮食年产量才达到三亿石左右。
然而虽然湖广产粮这么多,但不可能全部都给朝廷赋税,百姓还要吃饭呢,况且南粮北运,西北地区都需要靠着湖广的粮食来过活。
安南这边,也是先保障本地区的粮食储备后,多余的才会进行上贡大明。
这么对比起来,具体安南产量多少暂且不知,可定然要比湖广更多。
自然,这跟安南水稻一年三造有很大关系。
在前几年,其实湖广的粮食产量还要更低一些,这些年因为朱橚去了湖广,把农学堂也搬迁了过去,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成熟,才使得湖广的粮食产量每年都在提升。
朱英虽还未设立农业部,但实际上有关于农业这方面的事情,基本上已经全部交给朱橚在打理了。
朱橚也算是才以致用了。
前几年朱橚决定去湖广发展农学堂,是因为朱英跟他讲述了关于杂交水稻的想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成为合欢宗妖女的短命灵宠 亡语者的契约 专业造反 [崩铁]你到底是谁的令使? 顶流的病美人姐姐 仙君今乘幻电来 无耻圣医 开席啦![美食+轻玄学] 归路 成蝶[娱乐圈] 玻璃灯 从厨艺精通到追星全能[娱乐圈] 暗恋你 把末世系统上交 我,污染值爆表 年代文里做极品 反派出现,纯爱登场[快穿]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我们可没有谈恋爱! 我的曼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