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来收购粮食的,而西洋人是过来购买安南奴隶。由于安南连连交战,不管是郑氏还是阮氏,手中都有大量对方的俘虏,处理起来格外麻烦,放了又容易导致叛逃,于是干脆卖给西洋人处理,既省心,又能小赚一笔。
只是那些被购买的奴隶会被卖到什么地方,拥有什么样的命运,对于安南的南北双方来说都不重要。
西洋人不远万里而来,原本手上的人数就不多,而不管是马六甲附近的苏门答腊还是满剌伽,都不是人口众多的地区,想要在当地驻守自然需要大量的奴隶。
不管是印度的棉布还是暹罗的大米,都需要一种廉价而来源广泛的货物进行交换,白银和香料是大魏的专属货物,为了丝绸、茶叶、瓷器是无法挪用的,因此从南洋诸国中购买奴隶再交易到其他国家,就成了西洋人手中一笔不错的买卖,重要的是,可持续!
南洋诸国虽然隔着海域,但是彼此之间的纷争却并不少见,彼此征伐早已成了常态,即使不是,在西洋人来了之后,也会将这种状态变成常态。
大魏禁止货物流通安南后,郑氏那边还没动静,反而是南边的阮氏出现了不适应,因为阮氏原本就是依托航海贸易从中获利的,在大魏与安南的陆上通道被郑氏掌控后,南洋贸易的必经之地归仁港就成了阮氏绝对的经济命脉。
原本在大魏的战乱和江南的疫情之下,大魏的货物已经全面减产,在大琉球的有意控制下,大魏售出的所有奢侈品价格也随着南洋粮食和棉布的价格上浮了三成。
而现在所有经过归仁港的大魏货物全部暴涨了一倍,让依托这个航线而贸易的商人全部苦不堪言,因此流转到南洋的大魏货物更是涨了两三倍。
海面上的事情,宋时并没有出面,她只是联系了郑一官和石香海,作为红旗帮的双巨头,他们两个在南洋上才有绝对的掌控力。
由于双港早先将西洋人全部赶出大琉球的行动,早已与西班牙和荷兰交恶,西班牙在马尼拉一直虎视眈眈,而荷兰虽然同样不甘,却因为本土的荷兰陷入了混战的三十年,不得不战略收缩,经营南洋。
因此早年一直和西洋人保持不错关系的郑一官就成了连荷抗西的最佳人选。为了说动郑一官,宋时在泉州的市舶司税收又少了一年。
而只为了让郑一官以荷兰独占广南生丝贸易的条件,换取其舰炮支援,在岘港外海击沉西班牙的舰船:圣卡特琳娜号。
现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还远远没有达到后世的英属东印度公司的地步,在南洋的经营还只占西班牙的三分之一。只有让荷兰获得军事介入的借口,才能让南洋的局势更加动荡起来。
既然大家都要打,那就都打起来。
南洋,不需要一个除了大魏以外绝对强势的势力,最起码在大魏缓过气来之前,宋时不允许。
至于石香海,她对于南洋的局势了解的更深,尤其是从岭南到南洋的一整条贸易路线都归属于她,只要她不发话,从安南运出的粮食就到不了日本。
甚至不需要红旗帮出面,只需要联合雷州的海盗陈上川,以五十艘载有红夷炮的广船就能封锁顺化外海,日本的朱印船一艘都别想越过去,自然,战利品需要五五分账。
既然安南不想做有本的生意,干脆就让他们看看什么叫无本的买卖。
随石香海南下的,还有这次,在江南疫病期间为抗击白莲教出力不少的广安寺高僧,和在大琉球传播道教信仰的玄光子。
南洋地区自古信仰繁杂,从本土信仰到阿拉伯商人所带过来的绿教到西方人带过来的新教和天主教,随着地区的变化一点点迭代。
儒家文化,版本太高暂时兼容不了,还是让佛
教和道教以及妈祖去探探路吧。
当然船上的锦衣卫也不会少,大魏对于南洋诸国的关注还是太少,它高傲的目光从来都只落在了草原上叩响边关的草原人,而忽略了海洋另一边的发展。
宋时却需要大量来自南洋的信息,去重建大魏重返南洋的计划。
甚至是联络当地的华商,寻找机会,在合适的时机给予这些化外之民正经的庇护以及开疆扩土的名义。
马尼拉和马六甲是南洋贸易的中心没错,但是大魏如果想要从南洋入手,最方便的自然还是那根反骨安南。
要知道早在数十年前,就有粤人在占城附近分田立宅,筑城抗阮,作为南洋贸易的桥头堡而风光一时,只求大魏给一个名分,就能遣官收税。
嗯,如此殖民主义的行为自然被以道德立国的大魏以不成体统否了。
只是,这个世界的运转不是靠的道德。
帝国需要的从来不是单纯的开疆扩土,它要的是真正可以迅速消化吸收融入自身的力量。
说服朝廷,倒是比两百年前容易,当时的安南,或许对于大魏来说,是一块可有可无的飞地,还要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成本去维护。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师父我可以 少踩我尾巴[先婚后爱] 高悬不落 魔尊今天火葬场了吗 她是反派心尖宠[快穿] 救命,我莲藕过敏啊 强制攻略[穿书] 绿草茵茵时 疯批男二偏执爱 我是假粉[娱乐圈] 阴差阳错下和丸井同学交往了 术式是哥斯拉 乱世如何开辟大航海(基建) 共生 深渊之主养成APP 妻有两面 在男多女少的世界当女帝 墙壁眼睛膝盖 全球诡变?我有经营神庙面板! 从负好感度到咒术全员修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