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北
新近被安排过来的新兵们,一个个骑着马在大漠戈壁上奔驰,兴奋地吱哇乱叫,一边学着蒙古队长的呼号声,一边将手中的鞭子挥的噼啪作响。
原本的第一前线,如今在镇远军的强势扫荡之下,早已经变成了后方,整个战线不断扩大,西北漫长的边境线也就愈来愈需要大量的人手填充巡逻。
虽然补给相对困难,整个路线上的驿站还在不断完善,但是作为训练新兵的场所却是最好不过的。
毕竟镇远军的骑兵要求是:日行百里,来去如风。
只有这样的骑兵才能在这广阔的戈壁与草原上形成成建制的机动队伍,对残余漠南蒙古部落形成有效的打击,顺便游荡清剿那些沦为草寇的蒙古势力。
而新兵往往不经过长时间的拉练是无法达到进入镇远军的最低标准的。
原本属于喀尔喀部落的河套地区,在大量擅长水利建设的汉人入驻过来以后,将整个河套平原规划一新,原本只能放牧的草原,不少变成了良田,大量的苜蓿种植在河边固地养地,和作物一轮一轮的更替种植,以免过分伤地。
不少的蒙古人也就慢慢的定居了下来,虽然还有不少放牧的,但是更多在归化城接受了教育的蒙古人有不少开始投身军伍。
毕竟现在边疆,虽然有一定的科举名额倾斜,但是对于文风不盛的边疆,能说口不错的汉话已经费了老鼻子劲了,更不用说考科举,反而是骑马射箭更适合他们,而军队的待遇本身也是边疆地区最好的。
这个空子反而被一些南方文风过甚,无法出头的读书人把控到了,甚至不惜举家移民边疆,重开一条赛道,以期望获得更加顺利的晋升希望。
北方频繁到几乎如同喝水一样的战争,也以某种方式纠正了南北方经济偏斜的问题,随着大
量军需物资一同北上的,还有数不清的商贩和百姓。
官道的建设和沿途驿站的搭建,能创造出来的商机和岗位数不胜数。
南北之间巨大的经济差异,以战争的方式,开始有缓解的迹象,随着工业化的萌芽,南方大量工厂兴起后,没有获得职位而变成游民的百姓和山陕甘地区的边民纷纷涌入河套。
河套平原在梳理了水利设施后,几乎一下子扩展出来了数百万亩的良田,蒙古人不擅长耕种,自然还是要擅长耕种的汉人过来开垦。
目前工厂和土地的矛盾还不算大,虽然大量的原始工作岗位消失,但是同时大量的技术工人也应运而生,此消彼长,整个江南的工业区一片欣欣向荣,一种有别于传统农耕模式的新型生活方式率先在工业发展繁盛的地域散布开来。
只要有大魏的户口,愿意博一条生路,不管是去边疆廉价买田,还是寻找新的工作机会,亦或者是随移民的船下海,几乎没有用不上的劳动力。
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对于人口的需求量在不断的上升,宋时离开之前的医学院此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破除迷信,到科普新生儿养护,以及青霉素等特效药对于一些常见病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整个大魏的疾病死亡率被拉低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京师之中,也因为随着海运航线传回来的南溟考察日志,而陷入了新一波的动荡之中。
新生的大饼总会引动大规模的利益的纠葛。
而原本在永明城要服役到死的程德政因为大规模的人事调动,获得了重返京师的机会。
一桩原本早已烟消云散的婚事又重新被摆上了明面。
第200章 万丹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来的早,不如来的巧。
苏门答腊和爪哇,因为势力的频繁更迭,所以大魏的使馆还没有安置到这里。但是不代表这里就没有华商,相反,得益于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两条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关隘,苏门答腊和爪哇都有不少的华人华商,有在大魏养到十六岁后送过来的,也有些甚至已经在岛上待了好几代,不少连汉话都不会说了。
“万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杜门看着眼前汉话都还说的不太利索,一脸惊魂未定的万丹华商陈启源。
他原本是在十五年就下南洋的华人,一直待在苏门答腊和爪哇等地,处理生意。大魏的情况,隔上几年也能听到些许,尤其是前些年大魏战乱时,不少人家下南洋求活路,导致万丹的汉人也多了不少,至今已经有差不多三千闽粤华侨定居于此。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在男多女少的世界当女帝 疯批男二偏执爱 从负好感度到咒术全员修罗场 墙壁眼睛膝盖 救命,我莲藕过敏啊 绿草茵茵时 强制攻略[穿书] 深渊之主养成APP 全球诡变?我有经营神庙面板! 高悬不落 妻有两面 共生 阴差阳错下和丸井同学交往了 魔尊今天火葬场了吗 乱世如何开辟大航海(基建) 少踩我尾巴[先婚后爱] 她是反派心尖宠[快穿] 术式是哥斯拉 我是假粉[娱乐圈] 师父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