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很多零件设计出来,看似好用,但因为要用到比较稀有的矿石,不能量产。制造局需要计算成本。
这些杂事非常多,海望虽然掌管造办处多年,但在雍正朝,造办处还只是给皇家做器物。机器相关他也是现学,老人家年纪在这,学习的能力有限,很多事儿就想拖着。
永琏刚到,制造局那些匠人们就都围上来,很多事儿都积压了一两年没断清楚。
永璜道:“制造局现在是个大衙门了,去年一年的税收十分可观,越是有利可图的地方,麻烦就越多。”
永琏笑道:“大哥这话说的极是。”
“我们翻书房就没什么纠纷,”永璜笑道:“只是大家太懒散了,办事需要人催着。”
永璋在旁听着俩哥哥说话,他想了想,“我以后想和大哥一样,去翻书房这样的衙门当差。哥哥们觉得我应该去哪儿?”
永璋身体不好,性子也软,差事最好清闲一些。永璜就说:“要不去修书处吧?”
永璋道:“可是我对诗书并不感兴趣。”在他看来,自己各方面都比较平庸,没什么特长。
永琏说:“来《国朝新闻》吧,高晋被调去地方上了,现在负责采访的官员过两年也要调走,三弟不如来历练历练?”
永琏还有个想法,就是把采访的范围扩大,不止采访读书人,也采访一些匠人和武将。尤其是采访工匠们,算是一种技术交流。
永璋闻言,立即高兴地说好,连连跟永琏道谢。
永琏笑:“这有什么谢的,《国朝新闻》编辑组可没什么肥差。”
其实应该是有很多可以钻空子捞钱的地方,但弘晓叔管得很严,永琏担心的事儿一直没出现。
殊不知这其中不仅有弘晓的功劳,更主要的原因是乾隆经常亲自过问。
他一直关注《国朝新闻》不仅是因为这是永琏的心血,二是因为他渐渐意识到报纸的重要性。从前朝廷里很多政令是到不了民间的,朝廷年年免税,下面官员照样收税,然后进了自己的荷包。
百姓们最后都怪到朝廷头上,丰年还好,灾年就容易闹事。
但《国朝新闻》这两年经常会刊登一些关于轻徭薄赋的文章连环画,或者是他用诗词的方式写出来,藏在各种犄角旮旯里,让百姓知道朝廷减免赋税。
虽然不能保证所有百姓都看到,但一个村只要有一个人看到,官府再想横征暴敛,百姓们就不会被哄骗。
与此同时,也有弊端,那就是官民之间的矛盾变多了。
讷亲这两年去做钦差,查的都是类似的案子。
这种事多了,就显得朝廷不太平。很多官员想说要
不把《国朝新闻》停了,或者禁止刊登一些关于赋税的内容。但聪明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皇上默许的,皇上要靠着这玩意儿监察百官。
这时候谁敢对《国朝新闻》提出质疑,皇上肯定怀疑你就是想给百姓增加苛捐杂税。
所以最后谁都不敢说话。
好在这两年地方上的商税变多了,各地工坊的收入填补了官员们从前的灰色收入。养廉银是按照税收比例算的,收入高了,养廉银也就多。官员们的日子过得倒也不错。
潘振承在欧洲订购的毛呢陆续到货了,洋商来顺便从大清带回一些大清的丝绸茶叶。
还有洋商带来一个消息,法兰西出现了一些中国餐馆,听说是去利未亚那些殖民者回去开的。
英国人以为大清派人去利未亚和他们抢地盘了,警觉起来。
但仔细一打听,去过利未亚的人只说,大清的人在法兰西的殖民地开餐馆和医馆,只是做些小生意,没有要抢地盘的意思。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小巷原来那么长 重生在90年代身披国旗[乒乓] 怀崽的是清冷美人,宿敌孕反? 度今宵 觉醒能力是养崽APP 社恐网恋翻车后[穿书] 灰墙之下 当归未归 上京春寒(重生) 辣手小医妃 长公主她不装了 星魂记忆之黑洞星空 [综漫]辉夜今天又吐血了 榕城人家[年代] [综英美]在哥谭搞全收集怎么了? 被迟到的系统找到后雄主决定离婚 窝囊废攻重生日常 团宠小虫母 恐怖你好,我被神明杀过(无限) [综]人贩子二道先生